立即联系

沈阳瑞锦流体设备有限公司
地址: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黔灵湖街7-6号

销售电话:024-25342332

售后电话:15542244808

传真: 024-25342332

网站: www.syruijin.com

邮件: 724153807@qq.com

联系人:王经理

邮编:110020

常见机械密封故障及排除方案


常见机械密封故障及排除方案

 

在机械密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,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的:

一、机械密封安装所致


故障现象

故障原因

改进措施

压盖过热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c 装配倾斜 
d 螺丝拧力不均匀 
e 弹簧压缩量太大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按装配说明书严格执行

端面渗漏

a  端面比压过小 
b 装配倾斜 
c 螺丝拧力不均匀 
d 弹簧压缩量太小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调整装配位置

功率上升

a 端面表面粗糙度太高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  端面比压过大 
d 端面未处理干净 
e 弹簧压缩量太大

用千分表找正后,重新研磨,装配.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调整装配位置

冒烟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
端面发声冒烟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 
e  螺丝拧力不均匀

同上

不正常振动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 
e  螺丝拧力不均匀

同上

泄露量严重

a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b  安装对中不良 
c  装配倾斜 
d  螺丝拧力不均匀 
e  安装机封备件的缺损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装配、修正或更换

机构破坏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

同上

振动偏磨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 
e  螺丝拧力不均匀
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氟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加大间隙(密封圈附近轴径为15~200的范围内单侧间隙为(0.1~0.3)~(0.1~0.5)mm,在高压下取最小值。

 

二  机械密封运行条件、使用条件、操作管理条件所致


  所致现象

故障原因

     改进措施

不正常泄露

a 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 
  介质凝固,粘结.
b 腐蚀,电化腐蚀 
c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d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e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f 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g  温差过大 
h 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强化过滤装置 
采取外冲洗措施 
改进使用方法 
调节温度 
加强冲洗

泄露量较大

a  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
b  腐蚀,电化腐蚀

c 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d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e 温差过大 
f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同上

功率上升

a  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b 介质凝固、粘结 
c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d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e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同上

不能运转

a  混入或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b 液体温度超过下限(过冷)

保温、和大气隔绝、加强冲洗、改变材质 
改变密封形式

机构破坏

a  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b  介质温度过高或过低 
c腐蚀,电化腐蚀 
d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e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f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g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h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强化过滤装置 
采取外冲洗措施 
改进使用方法 
调节温度 
加强冲洗

腐蚀,电化腐蚀

腐蚀、泄露液凝固、粘结变质

同上

压盖过热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。

冒烟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端面发声

a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b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c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d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大量磨损产物析出

a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b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c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.
改进操作,预热 
重新进行机封选型和端面匹配

不正常振动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机构打滑

a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b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c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d 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e  温差过大 
f 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。

端面开裂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  密封腔未排气 
 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g  温差过大 
h 试压超标过高,反压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。

端面烧伤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 
重新进行机封选型和端面匹配

端面磨损

a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b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c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同上

端面刮伤

a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b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同上

机构破坏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端面早期磨损

a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b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c  温差过大 
d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同上

端面破坏、变形

a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b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c  温差过大 
d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同上

 
 
 
 
 

 

 
 


常见机械密封故障及排除方案

 

在机械密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,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的:

一、机械密封安装所致


故障现象

故障原因

改进措施

压盖过热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c 装配倾斜 
d 螺丝拧力不均匀 
e 弹簧压缩量太大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按装配说明书严格执行

端面渗漏

a  端面比压过小 
b 装配倾斜 
c 螺丝拧力不均匀 
d 弹簧压缩量太小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调整装配位置

功率上升

a 端面表面粗糙度太高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  端面比压过大 
d 端面未处理干净 
e 弹簧压缩量太大

用千分表找正后,重新研磨,装配.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调整装配位置

冒烟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
端面发声冒烟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 
e  螺丝拧力不均匀

同上

不正常振动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 
e  螺丝拧力不均匀

同上

泄露量严重

a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b  安装对中不良 
c  装配倾斜 
d  螺丝拧力不均匀 
e  安装机封备件的缺损

选择合理压缩量 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装配、修正或更换

机构破坏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

同上

振动偏磨

a  端面比压过大 
b  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 
c  安装对中不良 
d  装配倾斜 
e  螺丝拧力不均匀

合理调整安装精度(对合成橡胶取Ra=1.25~2.5µm,对聚四氟乙烯小于Ra=0.63~1.25µm)、同轴度(轴径为10~130mm时为20~30µm)、垂直度(轴径为20-120mm时为d/120(d为轴径),用合成橡胶时为1/250,用聚四氟乙烯时为1/500)
加大间隙(密封圈附近轴径为15~200的范围内单侧间隙为(0.1~0.3)~(0.1~0.5)mm,在高压下取最小值。

 

二  机械密封运行条件、使用条件、操作管理条件所致


  所致现象

故障原因

     改进措施

不正常泄露

a 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 
  介质凝固,粘结.
b 腐蚀,电化腐蚀 
c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d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e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f 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g  温差过大 
h 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强化过滤装置 
采取外冲洗措施 
改进使用方法 
调节温度 
加强冲洗

泄露量较大

a  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
b  腐蚀,电化腐蚀

c 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d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e 温差过大 
f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同上

功率上升

a  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b 介质凝固、粘结 
c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d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e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同上

不能运转

a  混入或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b 液体温度超过下限(过冷)

保温、和大气隔绝、加强冲洗、改变材质 
改变密封形式

机构破坏

a  析出固体物料泄露液,介质凝固,粘结.
b  介质温度过高或过低 
c腐蚀,电化腐蚀 
d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e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f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g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h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强化过滤装置 
采取外冲洗措施 
改进使用方法 
调节温度 
加强冲洗

腐蚀,电化腐蚀

腐蚀、泄露液凝固、粘结变质

同上

压盖过热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。

冒烟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端面发声

a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b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c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d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大量磨损产物析出

a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b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c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.
改进操作,预热 
重新进行机封选型和端面匹配

不正常振动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机构打滑

a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b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c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d 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e  温差过大 
f 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。

端面开裂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  密封腔未排气 
 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g  温差过大 
h 试压超标过高,反压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。

端面烧伤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减压,减小弹簧力(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比压为0.1~0.3MP)
装配调整,改变系统结构 
改变密封形式 
强化冷却、润滑措施 
试压合适使封液升压 
改进操作,预热 
重新进行机封选型和端面匹配

端面磨损

a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b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c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同上

端面刮伤

a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b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

同上

机构破坏

a  冲洗、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 
b  周速过高,压力过高 
c  振动过大,汽蚀、喘振,轴承不正常 
d  干摩擦、负压、空转密封处汽蚀、吸气、抽空。 
e   密封腔未排气

同上

端面早期磨损

a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b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c  温差过大 
d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同上

端面破坏、变形

a 压力波动汽蚀、喘振 
b 热冲击,急冷、急热 
c  温差过大 
d 试压超标,过高,反压

同上

 
 
 
 
 

 

 
 

 

在线客服
请Q我吧:123456
请Q我吧:123456
Contact us by MSN:abc@abc.com 临时MSN1
Contact us by MSN:abc@abc.com 临时MSN2
abc
abc
在线客服